首页 > 重点策划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适应利率市场化提速
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适应利率市场化提速
2024月02月21日围观77394次
经国务院批准,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,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.7倍的下限,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作为一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举措,贷款利率管制放开给商业银行带来哪些影响?商业银行如何适应政策调整,把握相关机遇?本报记者专访了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。
记者:此次贷款利率管制放开,对于商业银行产生哪些影响?应对政策调整的举措又是什么?
向松祚:利率管制的放开,将对未来商业银行差异化定位产生一定促进作用,但短期内很难一下子改变银行业趋同的趋势,还需要其他监管指标的配合。
我认为,当前背景下,应对贷款利率管制放开,商业银行要尽快完善信用评级体系,同时完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制。
原则上讲,利率市场化后,基本价格再加上风险溢价,是一个比较好的定价模式。在基本价格形成上,国有大型银行应当发挥中流砥柱作用,形成一个类似银行同业公会组织,发布一个对整个经济体系起到指导作用的贷款基准利率,从而为整个银行体系提供参考,因为如果基准利率机制没有形成的话,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是很不完善的。而在风险溢价制定上,除了依靠银行内部评级外,还要依靠外部信用评级来共同完成,因此,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评级体制机制。
从长期来看,贷款利率管制的放开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形成更好的定价能力,促进商业银行形成更好的资产负债管理架构,也可以刺激商业银行形成更好的风险管理架构,这对于提升商业银行管理水平是一个机遇,商业银行应当在以下方面不断完善:
在信贷产业分布、企业分布方面需要做出合理的安排。在信贷资产、同业资产、投资资产之间如何配置,也需要有一个综合的考量。
商业银行要关注负债方面的管理压力。虽然目前存款利率还没有完全放开,但是一些商业银行存款流失现象非常严重,商业银行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依靠货币市场,负债风险管理难度进一步凸显。因此我认为,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架构上需要进一步完善。
商业银行要强化全行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。很显然,利率市场化后,面对各分支行自身盈利动机的增强,总行如何调动分支行的积极性,同时又能让全行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不至于失控,这是一个大问题。
我认为,贷款利率管制放开,还需要关注两方面影响,一是金融机构利差可能会扩大,二是金融体系风险会上升。现在有很多中小银行有抬高贷款利率的冲动,与此同时,国有企业凭着自身优势,要求银行把贷款利率压低,一些中小银行不愿意失去客户,可能被迫降低利率,这又造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差距拉大。一些中小银行为了争夺客户,追求利润,大幅提高贷款利率,有些企业为了拿到贷款,愿意承受这些高利率,无形中提高了银行的风险。
记者:贷款利率管制的放开,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带来哪些促进作用?
向松祚: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,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。因为经济发展越来越成熟,贷款利率会逐步下降, 这是一个长期趋势,但正如我上面所说,短期内贷款利率管制放开,也可能会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。
需要关注的是,银行业把更多信贷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,与价格本身有联系,但是并非直接的联系。我觉得要实现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还需要其他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完善,而不是简单地放开利率管制就能完成。
实现实体经济发展,并非银行金融体系一个部门就能够解决,在国家层面应该有更加明确的产业政策,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挖掘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。一旦新的增长点产生,金融机构自然会跟进。当然,新的产业政策在制定方面需要非常慎重,应当明确到底什么是新的产业,什么是战略产业,这些产业如何发展等问题,必须要吸取近年来发展光伏产业的教训。
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固然重要,但是必须明确产业发展方向。银行本身是追逐利润的企业,更何况许多银行都是上市公司。一旦产业方向搞错了,金融业也会出问题。因此我认为,要实现实体经济发展的目的,国家首先要有明确的产业政策。第二,必须要把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之间进行明确的划分,转变政府职能。政府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上,不能仅仅依靠银行贷款。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经验是通过债市来发展,如长期国债、市政债券等工具,再加上政策性银行来完成。而诸如其他竞争性产业,则可以交给企业和私人资本去完成,这其中的机遇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把握。
【本报声明】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。
Tags: